金发欧美一区在线观看,日韩欧美**字幕,日韩专区在线播放,国产性色αv视频免费

柔情執(zhí)法解家事“死結” ——互助縣法院家事審判工作掃描
2021-06-21 12:12:07          來源:法制周報 | 編輯:李林俊 | 作者:萬朝暉 伏志勇         

法制周報記者 萬朝暉 伏志勇

調撤率從2016年的79.68 %上升到2020年的90.78%,家事案件收結案數均居海東市首位,結案率位居全省前列……

這是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家事審判工作四年來的成績單。2016年,互助縣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全國法院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單位后,本著“以家為本、情感修復、多元化解”的工作理念,堅持從保障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合法權益、維護婚姻家庭和諧穩(wěn)定出發(fā),家事審判工作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互助樣板”,得到了上級法院和社會各界的肯定。

改革重組 實現家事案件專業(yè)審理

“大量的審判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家事矛盾,許多都是心理和感情上出了問題,只有先解決了當事人之間的感情糾葛,才是讓當事人消除怒氣、避免矛盾激化、促進矛盾糾紛的根本解決辦法?!?/span>621日,互助縣法院家事審判團隊團隊長朱學恩告訴記者。

根據互助縣多民族聚居、經濟發(fā)展相對滯后、家事案件多發(fā)頻發(fā)的實際,在開展家事審判工作中,互助縣法院將家事法庭定位為“婚姻診所”、家事法官轉型為“家事醫(yī)生”,深入推進家事審判工作。

家事訴訟作為一種從普通民事訴訟程序中分離出來的特別程序,審理方式有別于普通民事案件, 其身份性、親緣性、倫理性、隱私性等特點,對家事法官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2019年1月,互助縣法院組建了由3名法官、2名法官助理、2名書記員組成的家事審判團隊??紤]到女性耐心、細心、溫柔的特點,團隊成員以5名女性為主,與家事調解員(調查員)、心理疏導師共同開展家事糾紛的化解、親情修復工作,實現了家事案件的專業(yè)化審理。

專業(yè)審判力量的組建帶來的是解決糾紛能力的增強,案件審理質效的提升。家事案件專業(yè)化審理后,家事調解員參與調解效果顯著,去年,他們協助法官解決糾紛1546件,有效化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

全省首創(chuàng) “幸福家庭課堂”得到肯定

“塑造良好的家風,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傳統(tǒng)美德?!薄胺蚱揸P系對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比涨埃?互助縣法院“幸福家庭課堂”專題講座會場里座無虛席。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推動全社會更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重要講話精神,互助縣法院家事審判團隊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關心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切實提升婦女兒童維權意識,加大對婦女兒童權益的保障力,共同培育和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庭美德,倡導、培育和維護公序良俗,全力推進家事審判改革向縱深發(fā)展。通過開辦“幸福家庭課堂”活動,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達到以家風促民風,以民風帶動新風尚,助力互助縣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

朱學恩介紹,“幸福家庭課堂”在全省各級法院屬首創(chuàng),得到最高院肯定,并被寫入省法院工作報告向全省推廣

家事改革以來,互助法院充分利用婦女節(jié)、兒童節(jié)、重陽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走進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學校等,通過法官授課、發(fā)放宣傳資料、接受法律咨詢等方式,積極宣講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反家庭暴力法等與群眾家庭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

2020年,開展各類法律知識宣講共計19場,受眾群眾達6000余人。

對癥下藥 率先推行“離婚冷靜期”

“來,先填一下夫妻感情測評表?!?/span>

鑒于婚姻糾紛當事人私密性的特點,互助縣法院在離婚案件中推行夫妻感情測評體系,法官根據測評分值,區(qū)分夫妻感情狀況并制定調解方案和感情修復措施,讓當事人雙方重新審視自己的婚姻,法官從感情測評表中側面了解雙方真實狀態(tài),在案件調解中“對癥下藥”。

2017年4月起,互助縣法院率先推行“離婚冷靜期”制度,對于離婚糾紛中屬于婚姻危機的案件,在庭前調解或下判前,經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在審限外設置一定的期限作為“離婚冷靜期”,并作為家事法官判斷夫妻能否和好的考量因素,該“離婚冷靜期”最長不超過兩個月,不計入審限。對調解趨于和好但當庭難以修復、又不愿撤訴的當事人,增設了“原、被告六個月內不再要求離婚”的新的調解結案方式,得到了當事人的普遍認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離婚冷靜期”作為離婚登記程序中設置的一項法律制度予以確定。

多元解紛 審判質效提升

互助縣法院副院長楊占菊告訴記者,本著“國家主導、司法推動、社會參與、多元并舉、法治保障”的理念,互助縣法院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全面推進家事案件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構建。

與互助縣司法局、縣教育局、縣民政局、縣婦聯等部門聯合成立了互助縣家事案件調解委員會,形成了以法院家事法庭為依托,聯席單位家事糾紛調解室為支撐的聯動調處機制,搭建了以法院、司法、教育、民政、婦聯“五級”和調解員、調查員“兩員”的多元調解平臺。在互助縣民政局服務大廳婚姻登記處設立互助縣法院駐民政局調解室,選派家事調解員專門調解登記離婚案件,已勸退離婚夫妻百余對。與互助縣綜合治理辦公室、教育局、公安局等15個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聯動推進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相關工作的意見》,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和工作制度,共同研究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以及跨部門協調解決的問題,合力推進家事審判工作。與互助縣公安局、縣婦聯聯合發(fā)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實施細則(試行)》,發(fā)出的保護令同時送達當地派出所、社區(qū)(村委),得到相關部門的通力配合,達到有效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目的。

同時, 為了更好地滿足老百姓的司法需求,互助縣法院在家事審判工作中堅持巡回審判,將法庭搬到鄉(xiāng)村社區(qū)、田間地頭,就地立案,就地審理,方便群眾訴訟,減少群眾訴累。去年,巡回審理家事案件101件,勸和71對沖動離婚夫妻。家事法官開展巡回宣講29次,受眾達近萬人。

從坐堂式的審理到圓桌上的親情勸解,家事審判理念的轉變,為糾紛矛盾的化解“增磚添瓦”。家事法庭變身“親情修復站”,家事法官以“家庭醫(yī)生”身份,診斷、治療、修復破裂家庭,都體現著司法對人文的關懷。一聲聲道謝、一次次握手、一面面錦旗,都代表著司法公信力的提升,體現著家事審判改革工作深入人心,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認可。

互助縣法院院長韓如龍告訴記者:“ 經過四年多的改革和運行,互助縣法院家事審判案件質效明顯提升,家事調解員作用凸顯,服判息訴率顯著提高,家事執(zhí)行案件明顯減少,‘民轉刑’案件相對減少,走出了一條適合青海農區(qū)家事審判工作新路子。下一步,我們將立足實際,采取有力措施,搭乘司法體制改革這架‘馬車’,延伸家事審判這一亮點工作的社會輻射功能,為互助縣婚姻家庭和社會穩(wěn)定保駕護航,力爭形成互助家事審判工作的新局面?!?/span>

責編:李林俊

來源:法制周報

關于我們-商務合作-法律聲明-聯系我們
廣告熱線: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報官網ICP備案號:湘ICP備19000193號-3 版權所有:湖南金鷹報刊社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法治報》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